体球网,足球即时比分

网站支持IPv6

从“酸雨之都”到“宜居城市”的美丽嬗变

——柳州市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聚焦(一)

信息来源:柳州日报 发布日期:2017-06-27 17:39 【字体:

  近年来,我市认真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,注重工业化、城市化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,打造宜居城市取得明显成效,获得中央领导同志充分肯定。近日,中央和体球网,足球即时比分主流媒体深入柳州,聚焦这座工业重镇的美丽巨变,推出了一系列报道。今天,本报转载《广西日报》6月19日至22日分别在一版刊登的系列通讯,以飨读者。

  大破大立

  开启工业绿色发展之路

  “以前,在我们柳钢生活区,每天从天而降的粉尘总量比现在一年的总量还多!”6月16日,柳钢集团总经理甘贵平向媒体透露了这组数字:柳钢在投入100多亿元发展主业的同时,投入70多亿元抓环境治理,产能从100万吨发展到1200多万吨,但污染排放量却大大降低。

  在这组数字背后,有柳州工业演绎突破传统路径、确立创新驱动,颠覆传统布局、坚定产城融合,摒弃落后产能、开辟循环经济等“大破大立”的连台好戏。

  高污染、高耗能、高排放产业比重大,曾是柳州工业节能降耗和转型升级的桎梏。针对这一难题,柳州坚持“破”与“立”结合,统筹空间、规模、产业三大结构,依靠创新驱动带动工业转型升级,推进具有柳州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,实现了工业的绿色发展和快速增长。

  在“政府引导、企业主体、社会参与”的技改投入机制引导下,该市“十二五”时期累计完成企业技改投资4066.8亿元,年均增速21.3%,连续多年位居广西首位。技术更新改造提高了工业发展质量和效益,2016年,全市工业总产值4787.2亿元,比2006年增长近340%,年均增长15.98%;当年柳州汽车产销量均超过245万辆,位居全国城市第三。如今,柳州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1/3,新产品产值率始终保持在25%-30%,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全市工业比重达11%,“两化”融合总体水平位居广西第一。

  通过搬迁一批、改造一批、关停一批、整治一批等“四个一批”的方式,该市在对工业园区重新布局时,树立了产城融合新标杆。作为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,柳东新区正成为产业发展和城市发展新的战略承载地。在上汽、一汽、东风和重汽等国内四大汽车集团整车生产基地带动下,2016年柳东新区(含阳和工业新区)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1228.98亿元,汽车产能突破百万辆,一流的教育、医疗、体育文化设施等先后在此建成。

  以打造绿色生态工业入手,该市从2008年起,市财政每年设立节能减排专项资金2000万元,用于“资源节约型技术体系”建设,全面完成“十二五”减排目标。柳州已成为国家低碳试点城市、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。

  “画卷柳州”

  打造姹紫嫣红宜居家园

  “你可以错过全世界的美景,也不能错过柳州的幸福骑行。”在柳州,从鹧鸪江大桥到静兰大桥,长达30多公里的环江滨水大道骑行专用道,犹如碧水蓝天下的红色飘带,串起回龙壁、望月亭、环江村龙眼古树群落、风雨桥等多个景观节点。西接中心城区的繁华都市,东连现代化的广西汽车城,这条“世界上最美的骑行道”,流淌着柳州人满满的幸福感!

  环江滨水大道,只是柳州为市民精心打造的休闲观光新胜地。多年来,柳州高质量推进城市彩化、绿化、美化建设,不断完善城市功能,优化城市管理,全面构建绿色化城市体系,“山清水秀地干净”的宜居品牌得到进一步巩固。

  生态花园,五彩画廊。柳州的花园城市建设,使城市道路、公园、街头游园、石山、柳江沿岸等得到了绿化景观提升,初显“全市绿树成荫、常年景观丰富、四季花开不断”的城市绿化新景象。每年四月,市区内25万株洋紫荆一齐绽放,粉红花海让“画卷柳州”的城市品牌愈加迷人。

  该市实施以城区为中心、半径45公里的城市林业生态圈建设工程,推进城市街道造林绿化、石山造林及封山绿化、公园和公共绿地造林绿化等建设项目,生态圈内净增森林面积达2.7万公顷。

  绿色低碳示范建设,正延伸柳州人宜居生活的幸福感和获得感。柳州在全区率先建设BRT城市公交、水上巴士公共交通系统和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等城市绿色交通工程,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改造工程入选“国家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示范项目”。

  依托柳州新能源汽车产业优势,柳州建成了一批新能源汽车示范小区。在公共区域设立新能源汽车专用停车位,允许新能源汽车共享使用公交专用道,柳产新能源汽车在公共停车场免费停放。上汽通用五菱出品的E100新能源汽车,已成为柳州市民绿色出行的新宠。

  碧水蓝天

  呵护环境成为自觉行动

  家住柳州市鱼峰区凤起社区的易婕,是土生土长的柳州妹。大学毕业后,男朋友从安徽跟她一起来到柳州。“如今,一家三代人能够在洁净的柳江河里畅游,真幸福!”现在,她和社区的环保志愿者团队经常参加活动,倡导环保和绿色出行、垃圾回收利用,交流低碳生活的常识。

  “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,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。”在柳州,从党委政府到普通市民,呵护环境已成为上下一致的共同意愿。为实现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同步推进、宜居城市与国民经济同步发展、城乡人民生活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同步提高“三个同步”,柳州投入了100多亿元治理污染。

  从粗放式利用到生态型治理,柳州做足了碧水文章。为打造“21世纪现代山水工业城市”,该市以建设“百里柳江,百里画廊”为切入点,实施水污染治理和“百里柳江”景观控制性规划;整合部门力量成立水上执法队,开展24小时动态监测。柳江河饮用水保护河段常年保持国家地表水Ⅲ类到Ⅱ类水质,河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%,在全区37条河流93个重点河段水体水质评价中位居第一,柳江水域综合治理成为全国工业城市河流治理的典范。

  从被动式应对到规范化治理,该市打好蓝天保卫战。以防治可吸入颗粒物(PM10)污染为重点,采取严把审批关、加强工业企业大气污染治理、强化机动车污染防治、实行环境信息公开等措施,柳州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连续多年保持良好态势,2016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16天,优良率达到86.3%。在广西率先建立PM2.5监测系统,建设实时在线监测点位6个,监测数据每天向社会发布,成为全国第一批公布监测PM2.5的城市之一。全面管控导致酸雨的二氧化硫排放,对总量控制区内的重点二氧化硫排放源全部纳入有效的监控和管理,在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工作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。目前,柳州的酸雨率也由最高的98.5%下降到最优时的11.3%,远优于国家20%的标准。

  (转载自6月19日《广西日报》一版)